集团首页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1版

作者: 时间:2022-05-18 点击数: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404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科技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职业道德,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冶金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发展趋势,能够在黑色、有色金属冶金及相关行业的冶金领域,从事工艺、设备及过程控制的规划、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预期员工毕业 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有意愿和能力服务社会;

2)能够承担冶金工程项目,具有有效开展相关的规划、设计、分析、测试、评价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工程实践中,具备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健康、安全、法律、经济、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能力;

4)能够在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领导者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5)具有紧跟学科前沿、适应行业发展和岗位竞争需求,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的能力。

 2、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分项

     

1.工程知识

能够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推理、计算、分析能力,并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冶金复杂工程问题。

1.2

掌握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应用和计算能力,并能应用于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1.3

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能进行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分析和计算。

1.4

掌握专业应用知识,并应用于冶金工艺的制定与设计及冶金技术参数的改进。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合理而有效的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原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模型设计冶金工艺实验方案,解决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2.2

能够运用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设计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并能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2.3

能够通过文献探究、分析和掌握冶金新技术、新动向,并能解决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流程中所需求的冶金系统、冶金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针对黑色、有色金属冶金,尤其是特种钢铁冶金的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3.2

能够设计金属提取、精炼、凝固成型及加工需求的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方案,并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3

了解冶金企业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在进行冶金工艺流程与车间设备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加以体现。

4.研究

能够基于冶金工程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冶金工程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发现和分析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4.2

针对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专业实验研究

4.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信息综合,针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使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工具查询掌握所需信息和专业前沿,了解冶金发展最新动态。

5.2

针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领会其局限性。

5.3

能够运用适当的现代工程工具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设计、开发,对冶金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冶金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冶金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备社会、法律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人文素养,并能够应用于评价冶金工程实践对社会的影响,明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6.2

基于冶金企业生产的特点,具备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于社会、健康、安全影响的能力,并能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影响及社会评价给予改善。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了解冶金生产过程中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充分考虑冶金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

7.2

树立绿色冶金、低碳冶金、冶金节能减排等理念,能够评价矿石处理、原料准备、金属提取冶炼、精炼、浇注成型及加工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冶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员工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8.2

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员工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道德高尚的冶金工程师。

9.个人与团队

能够在冶金工程及相关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合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团队成员的责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并协调完成工作任务。

10.沟通

能够就冶金反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复杂冶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冶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阅读英文文献和英文技术文件,可进行冶金工程专业外语文件写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冶金生产调度、工艺设计和方案实施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相关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及管理学知识,理解并掌握冶金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当中。

12.终身学习

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修业年限

四年。

4、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

冶金工程。

6、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钢铁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湿法冶金原理、有色金属冶金、冶金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连铸技术、钢铁厂设计。

7、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顺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冶金科研和生产需要的有宽广知识面、一定特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冶金专业基础的前提下,为适应国内人才需求的行业特色,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在原有钢铁冶金的基础上,增加特种钢铁材料的冶炼专业知识的培养,另增加有色金属冶金系统知识的培养。同时从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考虑,增加了连铸、智能制造等冶金相关工艺的培养,增加员工的就业面。专业强化实践,加强员工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掌握,着重培养员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突出“重基础、重实践”的指导思想。

    8、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专业软件操作周、转炉冶炼虚拟仿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炼钢工艺课程设计、炼铁工艺课程设计、认知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9、主要专业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冶金专业综合实验。

10、毕业总学分及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30

17.65%

544

24.82%

选修

9

5.29%

280

12.77%

学科基础课程

数理基础

必修

22.5

13.24%

360

16.42%

大类基础

必修

16

9.41%

256

11.68%

专业基础

必修

19

11.18%

304

13.87%

专业课程

必修

14

8.24%

224

10.22

选修

8

 

4.71%

128

5.84%

个性培养

选修

6

3.53%

96

4.38%

教学环节

通识实践

必修

12

7.06%

8/218学时

____

专业实验

与专业实践

必修

33.5

19.71%

32/48学时

____

毕业总学分(总学时)

170

100%

2192

100%

注:实践教学总学分为51(含课内实验/实践5.5学分,通识实践12学分,专业实验与专业实践33.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0.0%


11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


 


 

Copyright bat365在线(中国)平台官方网站正版|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bat365在线平台  
    邮编:030024,单位电话:0351-2161126,电子邮箱:tykjdxclxy@tyust.edu.cn